首部疫苗管理法出台,疫苗行业何去何从? 二维码
周末在众多的重磅消息中,有一个信息被大多数人过滤掉了,那就是我国首部疫苗管理法正式出台了。在去年7月的时候,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一度全国瞩目,后来随着长春长生的退市,市场对疫苗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减退。随着长春长生的倒下,疫苗管理法的出台,新的疫苗企业是否在慢慢崛起?这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疫苗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消费的产品,属于刚需。你或许不会选择喝茅台,但是必须要打疫苗,以获得对疾病的免疫能力。从全球视野来看,葛兰素史克、默克、辉瑞和赛诺菲四家国外的生物技术公司一直在疫苗领域保持超高的市场份额,每年都能在全世界赚取非常高额的利润。 中国很多疫苗生产企业是具备研发产品的能力的。中国的新型疫苗产品如果能够正式上市,将会给全球疫苗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同时也会直接改变国内疫苗产业的格局。 举个例子,比如目前全世界生产13价肺炎疫苗的企业只有辉瑞一家,而13价肺炎疫苗能够适用于两岁以下的儿童,因此,这是许多家长在孩子两岁以前唯一的选择。但是辉瑞的13价肺炎疫苗总共需要打4针,总费用一般在3000元左右。国内现在很多疫苗生产企业的13价肺炎疫苗的技术评审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预计明年初就可以上市,介时无疑会对目前的市场造成冲击,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回归到目前出台的疫苗管理法,除了对疫苗产业链实现更加严格的管控,相比此前的三审稿中,有一条新增规定值得关注,即第98条:国家鼓励疫苗生产企业按照国际采购要求生产、出口疫苗。 一位法律学家认为,疫苗管理法中出现“鼓励”字样,可能意味着未来财政会划拨经费,补贴已经通过WHO预认证的产品。而通过WHO预认证,便意味着打开了国际市场,因为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直接认可WHO预认证,基于WHO预认证可以非常便利地进入他国市场。因此,这条新增的规定无疑给市场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 除了上述国内外市场的新机遇,疫苗行业的行业整合也正在酝酿。在不久之前,工信部组织了疫苗生产企业等召开了行业整合方面的研讨会,打算用三年时间来推动疫苗行业的整合,并拿出相应的措施,包括在二类疫苗招标中,有3个疫苗产品在生产的企业才有投标资格。 如果上述政策思路得以落实,未来大约有一半的疫苗企业要被淘汰掉。此外,除非拥有重大自主知识产权,未来也将不批新的疫苗企业。因此,目前国内疫苗企业巨头化的政策导向非常明显,因此,目前行业内存在着不少并购机会。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